生长痛是儿童发作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常见原因,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好发于2-12岁健康儿童,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暂时性疼痛。随着生长发育成熟,可完全自愈,无后遗症。发病率大约为3.7%~33.5%,原因尚不确定,可能与解剖、骨代谢、心理因素、肢体活动强度有关。虽然生长痛发生于生长中的儿童,但其与快速生长期并不一致,且不发生在生长部位,也不影响儿童的生长。
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特点
生长痛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多为下肢疼痛,常见部位是胫骨、膝关节及其周边。
2.主要表现是肌肉疼痛,疼痛部位没有红肿或压痛。
3.疼痛多见于夜晚。不是说孩子白天不痛,而是白天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忽略了自身的疼痛感。等晚上身心放松,环境安静时更容易放大这种疼痛的感觉。
治疗
疼痛发作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为患儿作局部按摩、热敷,减轻疼痛程度。具体方法建议:
1、转移注意力、适当减少体力活动。
转移注意力是让患儿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妈妈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2、局部热敷、按摩。
家长可用热毛巾对患儿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或按摩,从而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觉。3、补充营养。
平日可以让患儿多喝牛奶,多吃蔬菜,虾、贝类食物,均衡饮食。鉴别诊断
1、骨肿瘤
肿瘤性疼痛一般也是发生在夜间,通常呈间歇性,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可伴随体重减轻。与生长痛常呈双侧分布相反,肿瘤引起的骨痛呈单侧分布。骨肿瘤患者可能还会触及到肿块,肿块压迫骨或软组织,局部可能会出现压痛,但生长痛儿童则没有。2、创伤
尤其是劳损所致应力性骨折,起病隐匿且随活动而加重,有局灶性压痛。3、感染
初始症状可能都不具有特异性,如低热、不适、易激惹、食欲降低或活动减少等。一旦发生骨感染,患者的症状更为局限,可出现炎症的局灶性表现(皮温高、肿胀、压痛点)以及功能受限(如跛行、肢体使用受限)。4、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风湿热发生前1~6周常有链球菌感染后咽峡炎病史。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5、急性白血病
除发热、骨关节疼痛外,多数伴有贫血、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需要进行骨髓检查确诊。引起孩子腿疼的病因很多,建议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还是尽快请专业医生进行诊断,避免遗漏病情。
医生推荐
秦海燕
儿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感染与感染控制分会委员。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医院儿内科进修学习,并参加了新生儿重症医疗培训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及其他各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儿科急危重症及小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数篇,专著1部。
■情暖金秋爱撒重阳长治二院骨科开展重阳节全国骨病义诊活动■长治二院一周要闻■对!就是你!“手机党”看过来■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13日
供稿丨秦海燕
视频丨谌飞君
编辑丨谌飞君
审核丨雷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