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菊花”非彼菊花
而是人体的第三大敏感区——肛门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外卖占据了我们的餐桌
随之而来的是
肛肠病也急速攀升
这不,菊花深处就住着多发性息肉这一家
多发性息肉是一个大家族,包括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幼年性多发性息肉病和多发性息肉样蛋白质丢失肠病,前三者为多见。
1、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恶性病变倾向高达80%以上,息肉分布极广,结肠为好发部位,重者直肠和盲肠粘膜完全被息肉布满,无法计数。
2、Peutz-Jeghers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肠息肉病,患者存在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主要见于口唇和颊粘膜。
3、Gardner综合征:有许多肠外病变,如骨瘤、牙齿异常、表皮样囊肿、硬纤维瘤等。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征结肠息肉的恶变率很高,男女发病率相似。
导致肠息肉的病因?
1、基因遗传:基因遗传占很大比重,因此,有家族病患史的人,最好是定期做肠道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饮食因素:肠道息肉与饮食习惯有一定的联系,若经常喜欢吃刺激性强的食物或者腌制食物,就容易刺激肠道,导致息肉的形成。
3、粪便刺激:人体粪便中含有许多残渣和废物,若没有及时排出,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可能会刺激或损害肠道粘膜,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肠道息肉。所以,平时要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及时将粪便排出,减少有毒物质对肠道的伤害。
除了以上三大主要因素,年龄的增长、肠道感染、胚胎异常都会诱发肠息肉的出现。
如何及早发现肠息肉?
多发性结肠息肉约有60%病例最后进展为腺癌。肠息肉初期没有症状或仅见于排便次数增加,有黏液性腹泻,渐加重至大便带血,下腹阵痛。累及直肠时,可有无数息肉盖住在直肠黏膜上,状如菜花。如何早发现呢?
肠息肉的检查要看发病部位,直肠中下段的息肉通过直肠指检即可触及,不能触及的结直肠息肉则需要做电子肠镜。
电子肠镜是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式,普通肠镜患者痛苦大。医院电子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痛结肠镜检查、治疗”新技术,以“安全、无痛、准确、快速”的“无痛新技术”借助软管末端的微型电子摄像机和光源,几分钟就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大肠和部分小肠内的情况,准确找出息肉、溃疡、炎症、肿瘤等病变,还可以立即钳取部分组织做进一步的病例分析和治疗。
多发性息肉怎么办?
1、息肉数量较少,可选用肠镜一次性切除。
2、息肉数目达到数十枚,数量较多则需要分期切除。
3、息肉难以计数,布满整个肠段可能是家族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几率高达80%,需尽快行预防性手术。
手术方式根据息肉数量、部位选择。
若是息肉只是分布于结肠某一段,那么可以行结肠区段切除吻合术;若是息肉主要分布于结肠,而直肠较少或没有,那么可以行结直肠次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若是结肠直肠都有分布,则须将全部结肠及直肠黏膜切除,然后将回肠和肛管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除非将结肠直肠全部切除,否则须每6个月行一次肠镜检查,因为残留肠段仍有可能再发息肉。
医生提醒:
息肉在内镜下摘除后,应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行进一步治疗。若是病理发现息肉已然癌变,并穿透黏膜层,且组织学分型为低分化,或淋巴管中查到癌细胞,转移或复发的几率10%,则须行广泛切除。
(免责申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便出血、肛门长包、排便疼痛、肛门瘙痒、便秘、腹泻、胀气?
↓↓↓
医院
-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