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体检报告发下来,往往看得一头雾水,老年人更是如此。为了使老年人能够看懂体检报告,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余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责任医生从年6月16日开始,将老年人体检报告结果亲自送到居民手中,并专门为老年人进行体检报告解读。
6月16日和17日下午,首站体检报告解读在余杭街道宝塔村,邀请到区二院内分泌专家郑医师以及本中心专家和责任医生一起为宝塔村社区居民解读分析体检报告。活动现场,除了为居民提供体检报告解读外,还提供健康咨询、免费测量血压、签约等服务。本次共发放解读体检报告份,提供医疗服务人次,发放签约宣传折页份。活动受到社区百姓及社区干部的极大肯定。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检报告上复杂的数字往往不具有明确的意义,高了低了或者B超上有个小囊肿,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增加心理压力,而一对一的体检报告解读能既能够消除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又能够使老年人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身体状况,让体检意义最大化。
俗话说“病从口入”,
很多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
比如夏天,
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呈现多发态势,
闹肚子有时候事小,有时候也会事大!
1
夏天闹肚子
很有可能是感染性腹泻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腔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甲肝、戊肝、阿米巴痢疾等。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的,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脱水等,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监测显示,我区夏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为感染性腹泻、菌痢。
感染性腹泻病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两大类,其中病毒感染中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最常见,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属最常见。
发病高峰:每年有2个发病季节高峰,6-8月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10-12月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症状: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发热、精神食欲差)、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2
传播途径:
水、食物、接触
主要通过水、食物、手和其他日常生活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
包括生水、被污染过的水源、过期变质的食物、没有杀菌煮熟的食物、储存环境差的食物……食用了这些食物都有可能感染腹泻。其中,夏天人们爱吃海产品,而副溶血性弧菌喜欢呆在海产品里面。
接触传播中,被污染的手是主要传播途径。
3
预防的关键:
管好“手”与“口”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是做好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要避免喝生水,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
3、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凉拌菜、海产品等;
4、在烹饪禽畜肉蛋以及海鲜时,应达到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时间,以杀灭病原体;
5、烹饪过程中注意将生熟案板分开,避免餐具被污染;
6、隔夜食品或冰箱保存的食品均应加热煮透后再食用;
7、特别要强调“手卫生”,即饭前便后要洗手。
一些小误区
1、冰箱不是保险箱,低温虽然可以减慢细菌繁殖,但并不能完全阻断细菌繁殖。
2、生熟案板应该分开。生肉或水产品往往会带有多种细菌,处理过生肉或水产品的案板,容易污染后续处理的食物。因此,用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比如拍黄瓜、熟食)和需要加热煮熟后食用的食物(比如肉、海鲜)的案板应该分开。
3、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和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只有在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服用抗生素才是有效的,如果随意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腹泻,产生耐药。
特别提醒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医院就诊。如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和接触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素材来源:余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余杭发布
觉得不错
点亮右下角的“在看”
推荐给更多人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