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皲裂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8728555.html
我作为医生,近期注意到自己一个月中一两次便秘、腹胀、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似乎与某种食物有关。我总是怀疑食物不干净,但周围人吃了同样食物并没有啊?以下是我收集相关资料后的总结,供大家分享。
1.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但是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典型症状是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研究表明,减少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乳糖、多元醇、果聚糖、低乳半聚糖等)含量高的饮食可使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得到控制。大量的研究发现,低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病例占74%。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不在小肠吸收,进入结肠,由细菌发酵,引起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的食物,包括洋葱、大蒜等。
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偏高的食物还包括卷心菜、苹果、梨、芒果,以及含有山梨醇的饮食产品。
限制这些食物可能是很难坚持,因为,这么多的食物中含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只有自己引起注意,看哪一种对你更敏感,然后,把有关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食物戒掉。
2.乳糖不耐受鲜乳含有大量乳糖,鲜乳是婴幼儿断奶以前的主要食物。
很多成人对乳糖不耐受。断奶以后出现的乳糖不耐受症,在中国人中很常见。
主要症状为摄入大量乳糖后产生腹泻、腹胀症状。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是一旦摄入微量乳糖立即出现腹泻等症状,而是当摄入超过一定量之后才会出现。所以大多数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牛奶的,只是不能过量。比如,虽然日本人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受,但大多数人可以每天喝毫升的牛奶而没有任何不适。
如果你不经常喝牛奶,突然有一天喝牛奶出现腹泻的现象,也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乳糖酶在人体中如果长期不用将消失,随着长期的喝牛奶,乳糖酶将再生。所以,开始喝牛奶有腹泻的人应该坚持喝牛奶一段时间,然后就不会有腹泻的现象了。
酸奶是经过发酵的过程把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了乳酸,所以,不会造成人体腹泻的症状。牛奶和酸奶的营养价值是一样的。
3.麸质过敏面筋蛋白是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一类蛋白质。一般而言,蛋白质进入胃肠之后,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氨基酸,然后被小肠吸收从而成为营养成分。但是,面筋蛋白不能够完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会保留一些含有几个氨基酸的小片段。这样的片段称为“多肽”。多肽能够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过敏。
麸质过敏疾病被分为三类,乳糜泻,非乳糜泻的小麦敏感和小麦过敏,其中乳糜泻是最为严重的一种。
对于乳糜泻病人来说,别人视为美味的面筋食品却无异于“毒药”,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和消化系统同时异常。
传统上说,乳糜泻在西欧人中发生率比较高。以前,人们认为中国人中的发生率很低。
由于它的症状跟别的疾病一样,很容易被当作被的疾病处理而被误诊。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中国也存在乳糜泻,并且远比原先预计的更为常见。根据近年的研究,乳糜泻的发病率也大概在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