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我们排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一个健康成年的便便具有以下5个特征:
1、一天1-2次大便,而且不是拉肚子,排便不费力
2、大便呈软条状
3、臭味很轻
4、排完大便后,肚子很轻松
5、排便后,用卫生纸一擦便净,而不是要擦很多遍才干净
偶尔出现腹泻、便秘情况也实属正常,人这一辈子难免出现几次便秘或者拉肚子的情况。但是,如果你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一定要警惕!
可能你会说:便秘和腹泻简直是两极的情况,还能交替出现?!神经病啊!!
额……对……的确是神经病!
人体内调控内脏的自律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的作用既有不同,又相辅相成。交感神经能抑制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而副交感神经却可以增强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健康情况下,它们工作协调的非常融洽。当肠道发生病变时,就会对自律神经产生刺激,刺激信号传到大脑可导致大脑的调节功能紊乱。此时,副交感神经中枢不受大脑控制,兴奋性增强,使肠道运动加快,出现腹泻;兴奋久了就会疲惫,转为抑制状态,肠道肌肉也就松弛下来,蠕动减弱,肠动力不足又引起便秘。
而有些疾病由于副交感神经中枢受到刺激物的强烈刺激而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结肠远端持续痉挛,结果引起“痉挛性便秘”。这种病人往往排出很细的带状大便或羊粪蛋样大便。结肠的痉挛继续加深,肠道蠕动又复增,大便由便秘又转为腹泻,由此周而复始。
便秘“牵手”腹泻,需警惕以下疾病1
肠结核本病一般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回盲部,也可累及结肠及直肠。肠结核主要包括3种类型,溃疡型肠结核、增生型肠结核以及混合型肠结核,溃疡型肠结核常伴腹泻、粪便糊样,多无脓血,不伴里急后重。有时会腹泻与便秘交替。增生型肠结核以便秘为主。
2
粪块填塞以中老年人为多,在便秘时,腹部隐隐胀痛,每有便意,却不能如愿。在左下腹可摸及一个长形的硬块,有时又会突然发生水样腹泻。当粪块排尽后,左下腹的肿块则迅速消失,腹泻亦随之停止。其实,这肿块是粪块留滞在肠腔的表现。这种腹泻是假性腹泻。
3
结肠癌在中老年人中为多,无论发生在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等部位,都可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贫血非常显著、乏力纳呆以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如横结肠癌,常在脐周可扪及能移动的与大便没有关连的肿块。如左曲结肠癌早期,在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虽然也有交替性便秘和腹泻的症状,但是其腹部肿块却不易摸及。如右曲结肠和盲肠癌肿,都可以在腹部右侧容易扪及肿块。
4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腹泻型IBS常排便较急,粪便呈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现代研究多认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倡导菌群失调,肠敏感性增加。临床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以产丁酸的酪酸梭菌为代表的益生菌药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
5
肠梗阻儿童中多见的是肠套叠、蛔虫阻塞症,中老年人中多见的疝气、肠粘连症、肿瘤等都可引起肠梗阻。在肠腔不完全阻塞时,因梗阻近侧的肠道受累发炎,所以交替性便秘和腹泻也是常见的。当肠腔梗阻逐渐增加时,可发生便血和假性腹泻。
6
肝硬化有慢性肝炎者易患。一天2-3次大便,总是以稀薄为主,有时可出现油花样粪便。几天大便不通所解下的粪块,大多是坚硬、浅黄色和不消化食物为多。
7
区域性回肠炎患者在20-40岁之间为多,其特征是常有发热及阵发性腹绞痛,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X线片可见回肠呈打结状、小肠曲膨胀、盲肠近侧可呈残缺钡影和狭窄。
常博士提醒:出现交替性便秘与腹泻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乱用止痛药及泻药,以免延误对因治疗。
有问题的话直接给留言,会尽快给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