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厌食积食,预防治疗全攻略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此时,家长需要根据宝宝的肢体语言、身体表现、症状等身体信号,来判断孩子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宝宝生病期间,不同的身体信号成为了家长判断孩子身体状况的重要方式。

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爱

唯有懂得孩子的身体信号

并深入探寻疾病根源

了解身体信号背后的意义

才能更好地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

进行科学喂养

合理预防疾病发生

小儿先天脾胃虚

所以消化系统疾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

小儿常见胃肠道病症的

“身体信号”

一、腹泻

宝宝腹泻发出的“身体信号”:

1.便便次数增多

2.便便性状改变(大便稀、不成形)

3.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角度腹泻分为以下几类:

1、感受外邪: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外感风、寒、暑、热诸邪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治疗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或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2、伤于饮食:小儿不知自节,乳哺不当,调护失宜,过食生冷,损伤脾胃,发生泄泻。治疗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3、脾虚失健:小儿脾胃虚弱,腐熟无能,运化失职,不能分清别浊,水谷合污而下,形成脾虚泄泻。治疗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4、脾肾阳虚:失治误治,日久脾损及肾,水谷不化,并走肠间,大便清稀,洞泄而下。治疗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治疗:首先要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成药、推拿疗法和针灸疗法等。

防护:应注意加强对泄泻患儿的护理。喂养要定时定量,避免进食生冷或难以消化及不洁食物,注意保护腹部,勿使受凉,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尿布等。

二、厌食

厌食症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1~6岁儿童,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宝宝厌食发出的“身体信号”:

1.长期挑食、偏食、少食,拒绝进食;

2.可有嗳气、泛恶、脘痞;

3.面无血色,体形偏瘦;

4.身高、体重小于平均水平。

宝宝厌食或是食欲下降在排除某些疾病、某些营养素缺乏及其它因素后,还可根据厌食的类型选择口服中药以及小儿推拿。

治疗:建议可通过一些药食同源的药物添加在日常饮食中,来逐步改善厌食和食欲下降的情况,并调理脾胃,从根源上缓解脾虚问题。

防护: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要注意饮食调节,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对先天不足,或后天病后脾弱失运的患儿,要加强饮食、药物调理,使之早日康复。

三、积食

积食是指由于喂养不当等引起的食物不消化,积滞在肠胃内的反应。很多0-3岁的宝宝都发生过积食,但是他们的身体信号经常被家长忽略。

宝宝积食发出的“身体信号”:

1.少食、拒绝进食

2.呕吐物带有酸臭味

3.有口气、大便酸臭或便秘

4.宝宝烦躁不安,夜里哭闹

5.嗳气、舌苔白腻或厚黄

宝宝积食常见原因有:

1、喂养不当:过度喂食往往容易导致小儿积食。小儿脾胃功能不如成人,虽然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营养,但过大的负担易出现小儿脾胃无法消化和吸收,且阻碍脾胃功能正常运行。

2、脾虚气弱:在前文中提到,厌食与脾虚关系紧密,除了喂养不当,各种疾病也可导致脾胃受损,所以,厌食、积食往往同时存在,所以家长需要知道的是,脾虚在小儿的喂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选择一些健脾食物:山药、大枣、薏苡仁、白扁豆等。中医外治法:小儿推拿、穴位敷贴等。

防护:首先调整喂养方式,减少摄入量或饮食结构。同时可以尝试让宝宝动一动,不会走路的宝宝可以尝试简单爬行,会走路的孩子可以带出去散步。其次可以尝试为宝宝按摩小肚子,加强肠胃蠕动。

总之

小儿消化问题

建议大家遵从中医传统思维

整体论治

从整体角度调理患儿身体

还宝宝一个美好童年

医界御姐

赞赏

长按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sl/5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