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拉肚子,又称为泄泻,在古典医籍中名目繁多,分类不一。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将腹泻称为〝利"或"下利",腹泻完榖不化者称"下利清榖"。张仲景对痢疾也称"下利",或为了与腹泻下利区分,有时称"下利脓血"、"热利下重"等等。腹泻和痢疾不同,正如《类证治裁.泄泻门》曰:"泻由水榖不分,病在中焦,痢以血脂伤败,病在下焦,在中焦者分利脾胃之湿,在下焦者调理肝肾之伤"。若便带脓血,里急后重,古称滞下(痢疾)可参见里急后重条。腹泻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为特点,常伴随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肠鸣矢气、疲乏无力等症状。从中医的证候分析,脾胃气虚、脾肾阳虚、湿热蕴脾、食滞肠胃、寒湿困脾等均可引起腹泻。脾肾阳虚证引起的腹泻多在天亮之前发生,故也称“五更泻”。
腹泻对人体的危害
1、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众所周知,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表现。2、腹泻可导致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有些人腹泻日久后出现皮肤头发干燥,头发失去正常光泽和滋润,间有散在性脱落,产生早秃现象,此为缺乏维生素A所致;又如,有些人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这是缺乏维生素B的结果。3、腹泻可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4、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可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也可使组织再生及外伤愈合能力减弱,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5、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小肠粘膜病变可直接影响人体对水分的吸收,肠腔内高渗透压会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当水分丢失不超过体重的5%时,机体还能代偿。一旦超过5%便无法代偿,从而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发生腹泻如何应对
1.多喝水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枸橼酸钠的补液盐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们能补充体内流失的葡萄糖、矿物质,并且调节钾、钠电解质、水分酸碱平衡。2.饮食调理a.多吃流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汤、软面、稀粥等水分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腹泻时损失的大量水分。b.添加含维生素B、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红柿、茄子、黄瓜、柑橘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具有止泻的作用。另外,吃些鸡蛋羹也不错,它对于胃肠黏膜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收敛腹泻也效果明显。c.当腹泻好转,恢复正常进食时,不要马上就恢复腹泻前的饮食状态,要按照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规律逐渐过度,少量多餐,否则容易伤胃。如何预防腹泻
1、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2、清淡流质饮食:不需禁食者,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以咸为主。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服牛奶后常加重腹泻。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排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4、饮食选择:腹泻基本停止后,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少量多餐,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5、补充维生素: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补充,如鲜桔汁、果汁、番茄汁、菜汤等。6、饮食禁忌:禁酒,忌肥肉,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腹泻时,简单的止泻、消炎是治标不治本的简单思维,帮助消食消积、提高运化、修复受损脾胃胃才有效不反复。用麒骁健胃贴+扶正止泻贴以上问题同步解决,非常对症,非常高级。麒骁健胃贴组方中焦三仙消积同时北沙参、白术、乌梅补脾益气生津养胃,扶阳固肠。腹泻的再配合扶正止泻贴,针对腹泻期间脾胃虚寒有直接的补中益气作用,免寒凉药物刺激,很多腹泻的人吃药止泻的效果不好的原因就是二次造成脾胃受损,麒骁健胃消积贴“三效合一”。很多腹泻的光是吃止泻的西药效果不会太好,因为脾胃的运化能力已经很虚弱了,所以日常最重要的就是要每周2-3次麒骁健胃消积贴+扶正止泻贴补脾益气,同时要养胃生津。因此遇到腹泻时绝不能轻视对待,一定及时补充水分以免造成脱水;腹泻时不可因食欲不正而不吃东西,应当适量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提供身体所需营养,增强体力,以免危及健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