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怎么回事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大于3次/日),粪便量增加(大于g/g),粪质稀薄(含水量大于85%)。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病史短于3周者为急性腹泻,超过3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者为慢性腹泻。

正常人每日3餐后约有9L液体进入胃肠道,其中2L来自食物和饮料,而其余为消化道分泌液。每日通过小肠吸收5-8L,约有1-2L液体进入结肠,而结肠有每日吸收3-5L水分的能力,因此,每日粪中水分仅约-ml.在病理状态下,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和)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时便产生腹泻。

发病机理:

1、摄入难吸收食物,食物消化不良及粘膜转运机制障碍可导致高渗性腹泻,糖类吸收不良多见。

2、肠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炎症,溃疡等病变的破坏而大量渗出所致。

3、动力异常:由于肠蠕动过快,使肠内容物过快的通过肠腔,与肠粘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发生腹泻。特点是:排便急,粪便稀烂或水样,不带血液,或伴有腹痛。

胃部疾病,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及其他全身疾病均可引起腹泻。

小肠性腹泻与结肠性腹泻的鉴别要点

小肠性腹泻

结肠性腹泻

腹痛

肚脐周

下腹部或左下腹

粪便

量常多,烂或稀薄,

可含脂肪,粘液少,臭

量少,肉眼可见脓,血,有粘液

大便次数

2-10次/d

次数可以更多

里急后重

可有

体重减轻

常见

少见

治疗

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很多,首先是搞清楚病因。但大部分的腹泻主要与摄入食物不洁,有炎症存在或有动力性异常有关。

但不管怎样,只要出现腹泻,就意味着有肠炎的存在即肠道粘膜受损。当然临床上也有药物是保护肠粘膜的,但都是临时性的,吃的时候有,不吃的时候就没有了,不能彻底恢复。

因此,调理腹泻还是要靠饮食。补充修复肠粘膜受损所需的营养素即原料,让身体自己去产生粘液保护肠粘膜。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是生长迅速的肠粘膜细胞所特需的,与肠粘膜的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因此,营养调理才是根本。

来源:杏林普外社群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杏林普外社群”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您!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sl/7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