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传染性腹泻常见的类型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传染性腹泻是牛常见的一种疾病,无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该病传播速度快,造成较大危害,并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犊牛传染性腹泻常见的类型及症状:

1大肠杆菌型

任何品种的犊牛都具有易感性,主要是1周龄至1月龄比较容易发病,部分甚至在出生后未吮食初乳就出现发病。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冬末春初比较常见,且急性发病,具有很短的潜伏期(往往只有几小时),容易发生死亡。发病初期,患病犊牛会排出淡黄色的粥样粪便,并散发恶臭,接着排出浅灰白色的水样粪便,其中混杂气泡、血丝以及凝血块。发病中期,肛门失禁,不断有粪水流出,导致后躯及腿部都被污染,往往伴有腹痛,经常用后肢踢腹。发病后期,严重脱水、衰竭,只能够卧地不起,有时发生痉挛,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通常在1~3天发生死亡,少数患病犊牛能够白行康复,但愈后往往发育不良。

2沙门氏菌型

主要是10~3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往往呈现流行性,给犊牛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成年牛感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或者只具有轻微症状,往往呈散发。患病犊牛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能够达到40~41℃,食欲废绝,容易昏迷,呼吸困难,脉搏增数,机体衰竭,发生下痢,排出混有血丝或者脱落肠黏膜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体温在下痢后会降低至正常或者略微偏高。随着病程的进展,患病犊牛消瘦和脱水,眼窝下陷,黏膜(特别是眼结膜)发黄、充血,且肢体末梢发凉。

3轮状病毒型

主要是1~7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往往急性发病,快速传播。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流涎增多,排出灰黄色的水样粪便,有时其中混杂血液和黏膜,最终会由于极度脱水和酸中毒而发生死亡。

4冠狀病毒型

。主要是7~21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往往急性发病,快速传播。犊牛肠上皮细胞可感染病毒,影响乳汁消化和吸收,最终会由于明显脱水和酸中毒而发生死亡。患病犊牛主要是突然出现腹泻,有时排出混杂凝乳块和黏膜的粪便,有时肺脏也能够感染病毒,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时会加重病情。

5隐孢子虫型

通常是1~4周龄犊牛容易发生,尤其是5~16日龄的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病牛肠黏膜寄生有隐孢子虫而导致其发生水样腹泻,排出绿色粪便,有时混杂血液,造成急性死亡,往往在大中型牛场发生。

6球虫型

该病是由肠道内寄生有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而型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特征是急性肠炎、血痢,通常是犊牛发生。一般具有2~3周潜伏期,病程可持续10-15天,呈季节性散发,通常在每年4~9月发生。犊牛往往突然发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临死前停止采食,下痢,排出稀薄粪便,其中混杂血液或者血凝块,或者存在纤维素样脱落物,并散发恶臭味,污染肛门周围,使该处呈褐色,部分会排出黑色粪便,往往弯腰努背,用后肢踢腹,经常努责,有时能够持续腹泻超过1周。

节选自《现代畜牧科技》年04期作者谭珊珊

下期将继续讲解犊牛传染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zl/6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