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骗丨转存警惕防疫期间的疫情诈骗

生姜能治白癜风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30600.html
                            

在当前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一些不法分子却以“疫”之名,借机敛财。很多套路令人猝不及防,关于这些疫情期间的诈骗套路,你不能不知道!

1.你是“密切接触者”?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向受害者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谎称受害人是新冠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再以近期大数据行程卡访问量过大,存在系统故障为由,索取短信验证码确认行程轨迹,进而骗取钱财。

2.你的快递被检测出新冠阳性

诈骗分子伪冒“快递客服”给你打电话,谎称你的快递检测出了新冠阳性,已被销毁,但可以申请理赔。在你加了“客服”好友后,骗子向你发送虚假“官方网站”,并诱导你填写个人支付信息,盗走你的资金。此时还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跳入。骗子以你的支付信用不足、理赔渠道未开通、赔款无法到账等为由,诱导你进行贷款,将钱转至诈骗分子账户,骗取钱款。

3.推销“新冠特效药”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4.你的健康码有异常

诈骗分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健康码存在异常,要求受害人速速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受害人相信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至“公安局”进行线上调查,随后“公安人员”称在核查行程时发现受害人有几笔异常经济交易,怀疑与一起洗钱案有关,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进而骗取钱财。

5.“疫情排查”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装成“疫情防控中心”或“卫健委”工作人员,谎称进行线上排查,要求受害人提供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及验证码等相应信息,从而盗取受害者银行卡内资金。

防骗提醒

排查工作组不会收集市民的银行卡号、网银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一定要注意甄别,谨防诈骗。

6.流调异常类诈骗

骗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要求当事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到某地点进行核酸检验,否则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后,骗子会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局”,要求当事人按提示输入个人身份证、银行卡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为由诈骗钱财。

防骗提醒

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更不会与涉案人员有金钱往来。

以涉拐、经济犯罪、非法提取社保、阻碍疫情防控等理由要求清查资金的都是诈骗。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7.“核酸结果查询群”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号商批量购买账号,伪装成“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员”或“回访员”,以社区工作人员的名义添加好友,再将受害人拉群。

防骗提醒

诈骗分子将受害人拉群后,在群内发布刷单、赌博等违法违规信息,最终被做任务拿返利的诱惑落入刷单诈骗。

8.“快速核酸检测结果”诈骗

聊天群里出现“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的信息,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都是骗钱的套路。

防骗提醒

核酸结果一定要在经卫健部门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

这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非法敛财的骗局。

9.“领取居家隔离补贴”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公司人事、财务部门或通过邮箱向公司员工群发邮件,称现根据国家政策发放工资补贴,需及时扫码登记领取,将被害人引流至“钓鱼网站”后将被害人的银行卡实施盗刷。

防骗提醒

政府和职能部门不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等形式联系市民,更不会要求提供个人或银行等详细信息。

对于主动联系的一定要心存戒备,并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

请勿点击电子邮件或短信中与资金补贴有关的链接(即钓鱼网站),更不要提供个人信息!

10.冒充熟人感染新冠骗局

不法分子事先获得市民的联系方式,随后伪装成市民身边的亲属,通过短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ff/11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