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192503.html
俗话说
一个人能不能活得长寿
主要就看一点——脾胃。
脾胃强则身体强,
脾胃弱则身体弱。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
天天操心你身体健康的小康妹儿
就特别邀请了
「医院」
中医科的「覃海知医生」
推荐了3种药膳
帮助大家在秋冬季养护脾胃
赶紧收藏吧!
(注意:药膳也是药,需根据个人体质适量选择,
切勿盲目进补哟~)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脾胃好坏?
秋冬养护脾胃,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覃海知医生还为大家带来了
“脾胃使用说明书”!
一起来看看吧~
脾胃虚,百病生
可“脾胃”到底是指啥?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脾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够消化并吸收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运输到身体各部位。
“但在中医里,脾胃所掌管的功能就要更多一些。”覃海知医生介绍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气血都从这里来
首先,脾胃能够运化腐熟饮食物,促进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周身的精、气、血、津液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02
吸收有用的,排出没用的
其次,脾胃具有升清降浊的功能。
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注于肺,布散至全身脏腑组织,而饮食物中的糟粕物质通过胃的降浊作用下输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脾胃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03
血液的“管家”
此外,脾统血,具有统摄血液,使其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作用。
因此,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最容易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还可能出现气血生成不足的症状。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水湿代谢异常,容易内生痰湿,因此又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表现为水肿、大便稀溏、肢体困重、形体发胖、痰多呕恶等。
而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出现障碍时,还可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反酸打嗝、腹泻以及脏器下垂等症状;脾统血功能异常时出现皮肤紫癜、便血、尿血、崩漏等。
5个信号,判断脾胃好坏
赶紧自查一下吧!
那么,我们平时如何来看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好坏呢?覃海知医生表示,可以通过以下5个简单的信号来进行判断:
01
看饮食:
通过观察自己是否有厌食、有无饥饿感、吃完饭后有没有不适症状等进行判断。
如果稍微吃了点冷食就肠胃不适,或者肠鸣腹泻者,多为脾胃虚寒所致。
02
看大便:
拉完粑粑回头看一眼,看看大便是否通畅、成型。
如果大便常常糟乱,并且有不消化食物的朋友,多为脾虚;而大便粘滞,还有解便不尽感的朋友,常伴有湿邪。
03
看面色:
面色萎黄、口唇颜色淡还干燥起皮,并且没什么胃口的朋友,多为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的。
04
看精神:
精神萎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困倦者,也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05
看舌头:
舌体胖大,色淡或红,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者,可考虑为脾虚患者。
医生提醒:
秋冬养脾胃,千万别盲目“进补”!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气温逐渐变凉,体质虚弱的人消化功能和肠道抗病能力开始减弱,就容易发生腹泻。而有慢性胃肠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也往往容易复发。
所以,秋冬季节,脾胃虚弱的人还要注意固护脾胃。具体该怎么做呢?覃海知医生给出了5点建议:
01
注意防寒保暖
虽然俗话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抵抗力通常比较差,所以这类人群还是建议在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02
适量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能激发人体阳气,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胃肠蠕动,改善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的症状。
平时可适当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运动。
03
合理膳食
忌暴饮暴食,少吃油腻、粘滞的食物,少食多餐,可适量食用一些具有健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小米、莲子、板栗、白扁豆、萝卜、蘑菇、猴头菇、山楂、麦芽、鲫鱼、牛肉、羊肉等;
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食用补阴食物如银耳、雪梨、枸杞、玉竹、百合等。
04
合理进补
秋冬民间有“添秋膘”的说法,人们喜欢在秋冬季节进补,但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
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人,盲目进补可能加重脾胃的负担,引起诱发胃肠道疾病;对于痰湿体质、体内湿热较重的人,进补不能太过,当以清补为主,消补兼施。
05
特殊人群,未病先防
对于过敏体质、慢性胃肠疾病常于换季时期复发或加重的人群,医院辨证施以中药汤剂、膏方或艾盒灸、长蛇灸、温针灸、脐疗、穴位贴敷等调理,未病先防,增强体质,调节免疫。
#今日互动#
假期就要到了
大家就会有更多空闲时间
这时候可以做点
老少皆宜的药膳
和家人一起“秋冬养身”吧~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文/编辑:天天都在朋克养生的豆豆
?制图:又是抠了一天脑壳的junruyun
?图:rf等
商务丨会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