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高发期!不容忽视的腹泻!
进入夏天之后,肠胃不适的人越来越多,稍微不小心吃错了食物,或者多喝了杯凉水,都有可能引发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正是因为症状太常见,很多人不引起警惕,以致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怎么判断腹泻人们由于体质不同,排便次数也有很大差异,每周排便3次或者每天排便3次,都有可能发生。临床上怎么来判断是否为腹泻呢?
①排便次数异常,明显多于平时;
②排便量超过克,或者明显多于平时;
③大便溏稀不成形,水分多;
④包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者血液、黏液等。
急性腹泻指发病紧急、情况严重、病程在2~3周之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遏制不住,会导致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大多系感染引起。
急性腹泻会有哪些危害呢?①脱水
正常人每日大约有9升液体进入胃肠道,通过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最终大便中水分仅剩约~毫升。但如果发生急性腹泻,水分不经肠道吸收就被排出,就会引起脱水及血液粘稠度上升。
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2%~3%,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等症状。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3%~6%,上述症状加重,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状。
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可能引起血液粘稠度上升,发生血管淤堵、血液循环变差、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诱发肌肉痉挛、身体僵硬、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休克等。
②电解质紊乱
人体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镁和钙,这些微量元素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以此维持血液酸碱度的稳定。但急性腹泻容易导致大量微量元素流失,电解质紊乱。
如:钠元素过低时,可能出现抽搐、脑水肿、呼吸衰竭或死亡;钾元素过低时,容易阻碍神经电讯号的传导,诱发心律失常;镁元素过低时,可能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癫痫等症状;血液中游离的钙元素过低时,则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哮喘、心跳骤停等情况。
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与慢性腹泻有关的肿瘤①大肠癌:慢性腹泻会破坏肠道内细菌微生态平衡,导致益生菌和免疫细胞大量流失,不仅影响消化吸收能力,还会降低肠粘膜细胞的杀菌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黏膜细胞反复受损,就可能导致癌变。肠道出现肿瘤时,也容易压迫血管阻碍肠道蠕动代谢活动,引起腹泻。
②胃癌:早期症状与胃炎较为相似,可能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呕吐、腹泻、大便隐血等症状。
③肝癌:慢性腹泻者可伴有肝功能下降、脂肪肝等问题。当肝脏出现纤维硬化、肿瘤时,容易产生门静脉高压或血栓,引起肠壁水肿、消化液分泌紊乱,刺激肠液增加,引起腹泻。
④胰岛细胞瘤:导致胰液及胰岛素分泌异常,降低消化功能。由于消化不良,患者通常会在摄入过量脂肪和胆固醇后出现腹泻,同时伴有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
夏季是腹泻高发期,怎样预防及处理呢?①注意饮食卫生
急性腹泻多是感染引起的,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可能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从而引起腹泻;另外,夏季人们喜欢生食或凉拌,食物未经高温消毒,或本身含有少量毒素,也容易引起腹泻。
要选择新鲜的食物,食物要完全煮熟。隔顿、隔夜的剩饭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对于已经变质的食物应当丢弃,食物变质产生的毒素单纯依靠加热是消除不了的。
②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尽量分餐制,勤洗手和餐具消毒,以防幽门螺旋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交叉感染引起腹泻。
③食物生熟要分开
在食物购买、存放、制备、烹饪过程中,生熟食物都要分开。
④直接食用的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
正确的清洗方法是先冲洗后浸泡,且浸泡时间不少于10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对于可能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建议用小苏打水清洗。
⑤少吃辣、少贪凉
辣椒素可刺激肠胃加快蠕动和排泄,易致食物不经消化直接排出;冷饮可引起肠胃肌肉痉挛,直接导致腹泻;油脂过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大便黏腻,引起腹泻。
⑥不要随意服用止泻药
肠胃问题病因复杂,在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服药,以免拖延治疗。特别是感染引起的腹泻,需要有针对性的杀菌药物。
⑦及时补水腹泻后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一旦腹泻超过12小时还得不到遏制,则发生休克的几率较大。其中钠盐损失较多,如果感觉头晕、乏力,可以尽快补充一杯0.9%浓度的淡盐水、以及5%的淡糖水,作为应急手段来缓解低钠血症或低血糖,但这不能代替正规治疗,医院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