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星期五):多云,偏东风2级~3级,23℃~32℃
6月27日(星期六):多云到阴天,有小到中雨,东北风2级~3级,22℃~28℃
6月24日,
北京市召开第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01北京近期新增病例有这些非典型症状↘医院副院长吴国安介绍,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新冠病例症状大多为发热,轻度发热到高热情况不一;有些早期发现无症状者,处于疾病的潜伏期,入院后才出现症状;也有些症状轻微的,没有肺部影像改变,仅表现为咽部不适和乏力;少数病例表现为腹泻,味觉、嗅觉改变,近期的例病例中,有嗅觉改变的33人,味觉改变的21人。02高风险地区人员出现非典型症状应及时就诊↘吴国安提醒大家,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对于腹泻病例前往肠道门诊就诊,详细告知医生居住地址、近两周的行程以及接触的可疑人员情况。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医生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可疑人员接触史,排查新冠肺炎。高风险地区人员出现上述“非典型”症状,应及时就诊。对新冠肺炎的研究还在深入、持续,仍有不少未解之谜,发病症状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典型”与“非典型”。但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风,就能做到积极预防,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03从发现第1例到例仅用了5天↘据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本次疫情传播速度快,病例短时间内大量出现,6月11日至6月23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例确诊病例,由发现第1例至例仅用了5天,而在年初疫情时用了11天。与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有明确关联的有例,占98.8%,另有3例待进一步查核。04可能存在同源暴露和人传人混合暴露模式↘从确诊和发病时间看,6月11日至14日累积确诊79例,占目前总病例例的30.9%;6月15日至19日累积确诊例,占49%;6月20日-23日确诊51例,占20%。从病例出现症状时间看,此次疫情中发病日期最早为6月4日,从6月7日始呈明显增多趋势,13日达到高峰,发病时间主要集中6月9日至15日,占病例总数的61%。提示疫情早期增速快、传播扩散力强,可能存在同源暴露和人传人混合暴露模式。目前,在新发地市场关闭之前的暴露人群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05新发地方圆5公里内有例确诊病例↘从地理分布来看,丰台区确诊病例最多,为例,占总病例数66.8%;其次为大兴48例,占18.8%;海淀16例,占6.3%;其余区依次为:西城6例、东城5例、房山4例、门头沟2例、朝阳2例、石景山和通州各1例。例确诊病例中,以新发地为圆心,5公里范围内有例,占63%;10公里范围内有例,占76%;15公里范围内有例,占93%。↘从病例性别年龄看,男性例、女性例,男女比例为1.3:1,病例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年龄42岁。↘从临床严重程度看,以普通型为主,共例,占75.4%;其次为轻症,共53例,占20.7%;危重症3例、重症7例。与截至年3月31日
我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比较
目前此次北京市疫情的病例中
普通型相对较高
重症和危重症相对较低
NO.%的确诊病例是核酸筛查发现的从病例发现方式看,目前病例发现方式已从原先的发热门诊筛查为主,变为发热门诊、从密接者中发现、主动核酸筛查相结合,对早发现起到重要作用,关口前移和早发现的效果正在显现。目前例确诊病例的发现方式中,核酸筛查共例,占53%;主动就医81例,占32%;密切接触者观察38例,占15%。近两日,20例病例中,主动就医3例,占15%;密切接触者8例,占40%;核酸筛查共9例,占45%。处于管理范围的病例所占比重明显增加。NO.21例危重型病例已转为重型病例据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6月11日以来的例确诊医院。23日有4例重症患者转为普通型患者。24日,医院收治的1例危重型病例已经转为重型病例。来源:杭州日报综合北京青年报、新晚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总编辑:王静锋 统 筹:王 鹏
执行总编辑:王 言 编 辑:梁易凝
执行主编:冯新瑞 校 审:王盈燕
责 编:从华杰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
点亮让更多的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