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妈妈,在宝宝出生以后,都会时刻警惕着婴幼儿急疹的光顾。我也是,早早地就做了一些功课,了解了一下关于婴幼儿急疹的一些特征,然而,这样的功课虽然做了,当鱼大感染了这个病时,我依然未能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直到第二天才考虑是否是婴幼儿急疹。因为当时是在老家,所以经不住各种声音,也实在是因为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心理上还是缺乏安全感,所以,遭遇孩子身体不适时,难以做到笃定地跟随平时在自己家里时的想法和做法。感觉万一判断失误或者有什么突发情况,不会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那样沉着应对。所以,去医院看了一下,验血后得出的结论是“病毒性感冒”问医生会不会是婴幼儿急疹,医生看了看鱼大的身上并没有疹子,说应该不是。然后开了一些感冒药。
这个,真怪不得医生。因为婴幼儿急疹,在疹子未出来前,谁都下不了结论。无论多么权威的专家,在这个病面前也只能沦为“马后炮”。经验丰富一些的会根据情况告诉你“不排除婴幼儿急疹的可能”。
所以,鱼大因为我的原因,还是错误地吃了几顿感冒药。至今也不知道吃那些感冒药对于出疹子有没有什么影响。反正对于缓解不舒服的症状没有什么效果。
直到高烧了整整72小时后,烧退,疹出,才算没有那么煎熬了。那三天,感觉比三年还要漫长。
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然而,还不得不经历第二次。
鱼二十一个月大了,5月5日晚上十一点半,突然烧了起来,感觉我的胳膊都要被烫熟了,所以从睡梦中醒来。拿来电子温度计一量,38度多,经验告诉我这度数差太多,于是换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5分钟后取出一看,39.2度,差了将近一度。(所以说,所有的电子温度计都是约数,块钱买的那个也不例外,跟我用手摸或者用眼皮感触孩子的太阳穴所估算的温度不相上下,甚至还不如我估算的接近实际值。只有水银温度计最为精确。)
瞬间睡意全无:莫非要出疹子?刚好鱼大也是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出的,鱼二也差不多该出了。所以,一开始便朝这方面想了。不过也不敢排除其他的原因。因为他这几天也的确偶尔咳嗽有痰。
出生以来,鱼二共烧过三次,最高也到过39度,但是都是不到24个小时就自动退烧了。所以,这次依然像之前一样暂时观察。一番物理降温后,收效甚微,退烧贴也不肯贴,没等贴好便被撕下来,甚至看到你拿着要去贴时人家就已经开始边用手挡边摇头躲闪。加上经过这么几年的实践,发现退烧贴即便贴上也是收效甚微,遂作罢。
每隔几分钟都用毛巾蘸温水擦拭一下额头及两侧太阳穴,脖子,腋下,手心,脚心等,然而,他很不配合。大概也是实在不舒服,所以不肯离手,一放下便醒来求抱抱。只好抱到天明。六点多醒来哭了一阵,头上出汗,然后温度又降至38度以下,而后不久又迅速升至39度以上。
因为前期的这些症状跟鱼大出疹子时如出一辙。突然高烧,而后又降下去,不久便迅速回升,过山车一样,不过这次回升后便持续高烧了。所以,我初步判断鱼二百分之五十是要出疹子了。
整个白天,腋下温度基本在39度,但是因为精神状态尚可,正常玩耍,正常排尿,自己也会随手捞来杯子咕咚咕咚一气豪饮,所以一直没有给药。不过美林是早就放在手边随时准备给药退烧。到晚上十一点半,高烧整整24个小时了,依然未见退烧的迹象。
6号晚上十一点五十分的时候,第一次给了美林,为的是让鱼二可以舒服一些,睡起来也踏实一些,当然更是以防我熬不住睡着了在没有防备时出现什么高烧惊厥等突发状况。(一旦发生惊厥,记住首先用自己的手指抵住孩子的上下牙,防止咬到舌头,至于你的手指头,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相信每一个妈妈都能忍得住。然后掐人中。很快就能缓解。)
服药后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开始出汗退热,(说到这里,一直想说,看电视里涉及发烧的桥段时,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都是用大汗淋漓来证明一个人正在高热状态,难道不应该是用出汗来表现烧退病愈吗?)鱼二也才真正踏实睡去。而我却是不敢睡的,手不是挨着鱼二的头就是一直摸着他的手,三个多小时以后,体温又开始上升,38,38.4,38.6,38.8……
7号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再量又冲到39度了,我是睡意全无,因为量体温时鱼二醒来,再将其放到床上显然有些不乐意,所以便只好抱着让他继续睡了一会儿。
七点多,鱼大去幼儿园,非常希望由妈妈送,鱼二呢,也非常希望由妈妈抱着,我好希望自己有分身术,方可“不负如来不负卿”。为了让鱼大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只好委屈一会儿鱼二,挣扎一番哭闹几声后跟妈妈和哥哥摆手再见。
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来,鱼二已经迫不及待地扯着身子来找妈妈了。然后再也不肯下来。八点半的时候,体温冲至39.9度。精神状态尚可,只是依然得挂在妈妈身上。此时,我觉得百分之八十是婴幼儿急疹。所以打算再继续观察。因为温度实在太高了,便第二次给了美林。鱼二依然是抗拒的,明明很甜啊。这时也才会明白麦兜为什么说草莓味药水难喝。想来每个小宝宝在生病时都会本能地抗拒一切为了缓解他的不适而采取的措施,大概还是因为不舒服,所以讨厌一切“折腾”。
这一天,除了要将其放下时会哭闹,抱着的时候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排尿也正常。下午三点,第三次给了美林。烧退后开始自己玩儿。我也赶紧趁这个机会去解决忍了又忍的事情。然后三个小时后,体温开始再次逐渐升高。为了缓解他的不适,依然再用温水湿毛巾擦拭散热。注意是温水啊,不是凉水也不是酒精。直到晚上十二点,又第四次给了美林。踏实地睡去。
8号早晨六点多醒来,依然烫着。此时已经烧了两天多了,根据症状表现我更进一步认为百分之九十是婴幼儿急疹。只是他再也不肯离开妈妈,一旦感觉到自己要被放下或者要被抱走,便立马双手抱紧。因为观察精神状态还可以,所以始终备着退烧药也尽量没用药。毕竟,美林24小时内不要超过四次。温水澡会让宝宝感觉舒适一些,但是对于这种高烧而言降温作用并不大。
直到十一点才第五次给了美林,烧退睡去。醒来已是下午两点多,温度也没烧上去。直到下午五点去幼儿园接哥哥,也还没烧上去。这时,我反而有些拿不定了,难道是我判断错了?
其实孩子退烧了,我应该松一口气才对。但是这次,在即将满三天的节骨眼上退烧了,我反而有点“不甘”——硬撑了两天半(60个小时),居然“白受苦”。也许是我不该这样想,到了晚上八点多,又烧了起来。再次烧起来后,我又坚定了是婴幼儿急疹的念头。熬到十点多才第六次给了美林,本来想再坚持一个多小时就满三天了,到时候如果是婴幼儿急疹便该退烧了。可是我也实在是熬不住了,加上烧得也实在太高,所以就给了药睡去。一晚未烧起来,但是因为实在太困,也懒得开灯看看是否开始出疹子。只要没有烧起来,便安心多睡一会儿吧。
9号早晨六点多醒来,周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依然没有发现小疹子。难道真的不是婴幼儿急疹?那我们鱼二就真的是“白白烧了三天”?再次查了一下婴幼儿急疹相关的信息,说是高烧3~5天。我想要把自己前几天的判断推翻了。结果七点时候感觉又烧上去了,一量38.8度。这究竟是因为没有烧够还是因为其他的病,我的认知是三天准时烧退疹出,所以这个现象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了,因此有些坐不稳了,毕竟烧了这么长时间,医院看看。收拾好准备出门时,温度已经回落。但是还是去了,就算没问题,这三天多吃了六次退烧药,查一下血常规也是好的,毕竟退烧药是通杀,有可能杀死很多白细胞。去一下求个安心。
在此多说一句,发烧就诊时,就别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了,包成粽子不仅不利于散热,还会导致体温骤升。
退烧药温度计等应急的东医院。医院,查了血常规,也没什么问题,因为有些咳嗽,检查嗓子稍微有点红,听了一下肺也没有问题。跟医生说了一下情况,说我怀疑是婴幼儿急疹,可是到目前已经三天半了,烧也退了,却不见有疹子出来。医生看了看也没发现有疹子,说你说的这个情况也的确可能是婴幼儿急疹,再回家观察一天吧。既然验血也没问题,医生也支持我的判断,那就回家继续观察。到家已是十二点多。再次观察,发现肚子上有几个小疹子,但是又不敢确定,因为鱼大的时候是先眼角耳后这些地方出的。医生的经验是脖颈处可能先出。
下午四点左右,肚子上又多了几颗,后背隐约可见几颗。反正是一直没在发烧。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可以不挂在妈妈身上自己去玩了。临睡前发现肚子和后背的疹子又增多了些,体温也一直是正常状态,这才断定的确是婴幼儿急疹无疑。舒了口气,彻底放松下来。总算是熬过了这一关,以后再有发烧也不必往婴幼儿急疹上想了。
10号早晨醒来,体温正常,肚子上的疹子明显多了很多。到了中午,已是满脸满脖子满肚子满后背了。下午手脖子脚脖子上也有零星几个。
11号,手心脚心隐约可以看到几颗小疹子,胳膊和腿上的多了起来,脸上脖颈处以及躯干部分的已经不那么红。
12号,所有的疹子都开始变淡。
13号,疹子已开始消得差不多了。
14号,全部消退。
历时9天,度日如十年。这个过程结束后,对比了一下鱼大出疹子时的症状,相似度极高,但依然略有不同。其实鱼大那时症状还是很标准的,高烧三天,不咳嗽不流鼻涕,无腹泻,除了粘人之外没有其他症状。三天后烧退疹出。鱼二呢,因为本来就有痰咳嗽,所以极容易跟感冒混淆。加上从第二天开始,到第五天,连着四天都有轻微腹泻,不严重,所以没在意,第六天就正常了。
鱼二的这次经历,让我再次感慨,母乳的好处有多多。在他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的时候,
也依然肯吃奶。因此不必担心他的饮食营养问题也不用担心缓解高烧所需的源源不断的水分供给。毕竟,只有宝宝体内水分充足,才能确保不脱水,才能确保让退烧药发挥出作用来。我们都知道,退烧药的原理就是发汗退热,倘若宝宝体内水分不充足,便无法通过大量的汗水挥发来带走体内的高温。
脑补了一下孩子们在生病时抗拒喝水的内心:
婴幼儿急疹,前期高烧时身体的不适,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煎熬,因为孩子的不适,大人也是备受熬煎。别的不说,只是一个不下地不着床,一直挂在妈妈身上,对于我而言也是相当掣肘的。饭是做不成了,幸好有买卖可以闪送。然而要想把饭吃进肚子里,也并非易事。人家只要头搭在你的肩上,只希望你站着抱好走来走去。所以,什么时候能吃,能吃几口,都是随机的。有时候会想干脆不吃了呗,但是不行啊,那样岂不是会断了娃的口粮。所以,就算娃要哭几声,也一定得狠下心来填饱自己的肚子。
对于孩子生病,我向来是淡定的,可以说是有一颗晚娘的心。没有害怕过,没有着急过,更没有像一些妈妈那样心疼到掉眼泪。只是尽量做到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随时观察、精心护理,必要的时候该给药给药,该就医就医。慌乱终究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遭遇婴幼儿急疹是这样,遭遇其他头疼脑热的病时也是如此。胆大心细别偷懒就好。哪个孩子不生病就能长大呢。老人们常说孩子生一次病便会长几个心眼儿。这话有道理吧?反正在我看来,也能用事实验证。这不,这几天,鱼二明显长大了:会拿起话筒做打电话状了,几里哇啦一通讲;会自己爬上沙发爬上床了;会在不经意间模仿哥哥做的游戏了,甚至在哥哥拿着尺子量他的头围后,抢过尺子去往哥哥的头上缠……
鱼二马上就要一周岁了,最难熬的两年已然熬过去了,再熬过艰难的两年,便熬出头了。心中豁然开朗,因为一年啊,是眨眼就到的。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怎么那么像在说我?
赶紧开始补觉,然后赶紧开始把落下的事情完成,再赶紧把想学的东西学到手,用更好的状态迎接不用24小时带娃的日子的到来,安于这几年的劳碌艰辛,也憧憬几年后的悠闲自得。
天太热,拽朵白云来做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