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在几十年前,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年代,甚至在非洲很多卫生条件很差的地方,腹泻是导致很多小孩子死亡的主要原因,听到这个消息倒吸一口凉气吧。
尤其在冬季,更是给家长们带来不少困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小儿腹泻有关知识。
什么是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泻下清水样稀便及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湿热,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对待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泻下粪便的性质,舌苔等,来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辩证论治。
小儿腹泻的分类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类型
1.寒湿型
寒湿型腹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色淡,清浠有泡沫,臭气不重,或伴有形寒身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脉浮或濡。
2.湿热型
湿热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天数次或达10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口渴、烦燥等症状。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红,脉滑数。
3.食滞型
食滞型腹泻主要是因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痛则欲泻,泻后痛减,腹胀呕吐,或嗳气酸馊,纳差少食,腹痛拒按,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弦。
4.脾虚型
脾虚型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色淡,臭味不甚,食后则泻,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呕吐腹胀,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久则形体消瘦,睡时露睛,舌苔薄白或腻,脉细沉或无力。
5.脾肾阳虚型
脾肾阳虚型腹泻主要表现为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或有泡沫,完谷不化,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气怯哭声微弱,或呕吐清涎,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临床表现
1.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
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
治疗
小儿脾胃薄弱,小儿胃肠发育还不健全,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导致泄泻;还会因久病而致泄泻。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可以有风寒、湿热、脾虚、伤食四个方面引起,治疗也要从这四个方面辨证论治。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出临床经验几十年药方:健脾和胃散,益气健脾汤,久泻失笑汤。
名医出诊信息
刘丽娟主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儿科主任医师。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和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并获双学士学位。师从国医大师卢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先后撰写并已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与治疗》一书。在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铅中毒、癫痫、小儿消化不良及内科疾病等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多年来受聘于黑龙江广播电台、哈尔滨文艺广播台、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医疗讲座客座教授,热情为广大听众答疑解惑,深受好评。
擅长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铅中毒、癫痫、小儿消化不良及儿科、内科疑难杂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