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一直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冬春季节寒应激作用下更易爆发。造成仔猪腹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营养性腹泻,应激因素导致的腹泻等。细菌性腹泻
魏氏梭菌引起的“血痢”
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多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称为“血痢”,该病在14-21日龄的仔猪也有发生。本病以血红色下痢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
仔猪“黄痢”、“白痢”主要是由普通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下痢。一般来说,大肠杆菌引起的1-3日龄仔猪下痢,通常粪便呈黄色,因此俗称黄痢;引起的7-14日龄仔猪下痢,由于仔猪采食母乳不消化使下痢呈白色,俗称白痢。
由溶血性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般发生在14-21日龄的仔猪,表现为急性的腹泻,仔猪严重脱水,急性死亡。常见较健康的仔猪突然发病,腹泻呈水样,断奶仔猪水肿病也主要是由于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
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采食减少,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
沙门氏菌引起的“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保育猪或者育肥猪,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通常病猪解剖可见肠壁粗糙增厚,肝、脾和肠系膜淋巴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下一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7-14日龄内的仔猪感染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最高。剖检病死猪可见特征性的病变:肠系膜充血,乳糜线消失。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2周龄以下的猪较为多发,且死亡率较高。轮状病毒病以冬末春初季节最为多发,且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以上。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在我国规模化猪场比较少见,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病毒性腹泻病原主要是流行性腹泻病毒。
另外,仔猪发生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也有腹泻的症状,但患有猪瘟的病猪一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寄生虫
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主要包括:球虫、蛔虫、线虫等;其中以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普遍。猪球虫引起的腹泻一般集中在仔猪产后7-10天左右,排泄物是白色、黄色或者棕色的糊状物。患病猪表现消瘦,生长迟缓,排便困难等。
脂肪性腹泻
主要是在哺乳中后期,由于母猪哺乳掉膘严重或者采食恢复慢,导致需要分解背部脂肪来提供泌乳。仔猪采食脂质成分含量高的乳汁无法消化而腹泻。可见排泄物外面包裹一层油脂。
营养性腹泻
仔猪日粮中的蛋白含量过高,或者纤维含量过高以及一些营养因子(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仔猪的腹泻。
另外,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子分离、保育并群、饲料变化、免疫注射等都有可能导致仔猪的消化系统紊乱而产生下痢。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病毒性腹泻防治
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对症疗法、饲料中添加益生素,选用敏感抗菌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以降低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
猪轮状病毒病引起仔猪腹泻:防治要点是注意供给仔猪充足的初乳和母乳,使仔猪获得足够被动免疫;注意使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补充养分;加强环境消毒和卫生。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给予口服补液盐,注意保暖和保持仔猪舍干燥卫生,仔猪初生前6h应给予足够的初乳。弱毒苗存在散毒的危险,应严格控制,在未发病猪场不免疫。
细菌性腹泻防治
主要从饲养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1、在产前14-21d注射本场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具有很高的保护率。2、伊克宁是对大肠杆菌等胃肠道疾病致病菌敏感的药物,仔猪哺乳期饮水给药,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沙门氏菌、梭菌等引起的仔猪腹泻: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饲料、饮水中添加氯霉素、磺胺等抗生素,有效防治胃肠道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等引起的腹泻,在仔猪黄痢等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预防性饮水投药一周。
寄生虫腹泻防治
合理的驱虫程序是防治该类疾病的基础。
猪球虫引起的腹泻:由于仔猪发病一般在7-10日龄,无法采食饲料,只能采用人工口服的方法,饲喂百球清,20-30mg/kg体重。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的概率,减轻腹泻症状。
线虫,蛔虫等引起的仔猪腹泻:可以采用拌料饲喂伊克力新进行防治。制定合理的猪场驱虫程序,引进的后备猪并群前使用伊克力新拌料驱虫一次;种公猪、空怀母猪每隔3个月用伊克力新拌料驱虫一次;保育猪(2月龄)、生长猪(4月龄)使用伊克力新拌料驱虫一次。母猪怀孕期产前半个月左右注射伊科敏定进行驱虫,防止寄生虫感染新生仔猪。
保持猪舍卫生,也是预防仔猪寄生虫病的关键,经常清扫猪圈,将猪粪集中储粪池发酵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
非传染性腹泻的防治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引起腹泻的综合防治:一般是通过建立管理程序减少断奶应激反应如采取早期饲喂教槽料、逐步断奶、合理调整母猪泌乳量、仔猪饮服电解质水溶液等措施。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
消化机能不全引起腹泻的综合防治:主要针对胃肠道内菌群平衡和提高消化酶含量和活性采取措施。应用益生菌,建立胃肠道有益菌优势菌群,添加辅助酶制剂促进胃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可以弥补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保证仔猪的正常消化功能,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营养因子缺乏引起腹泻的综合防治: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高锌日粮已经作为控制仔猪腹泻、提高其生产性能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生产中应用。
高质量的母猪初乳和母乳是保证仔猪在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正常生长的关键;
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
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文章来源:伊科拜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