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ICU患者病情变化快、复杂危重,机体代谢快,消耗高,住院时间长,基本不能正常进食,则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现在提倡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要使用它,所以早期肠内营养因其安全、有效、简单、低廉,在临床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但肠内营养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发生率可达到20~40%。腹泻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重病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现针对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综述如下。
1、原因分析
1.1患者因素
①低蛋白血症:ICU患者因住院时间长,病情复杂,机体消耗高、分解存储的蛋白较快,常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腹泻的发生率是相关的。有研究显示,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时,腹泻的发生率为78.3%,当白蛋白水平升高到30g/L时,腹泻的发生率为34.2%。这是由于发生了低蛋白血症,导致胃肠道黏膜水肿,引起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发生腹泻;②脂肪、乳糖的不耐受:现临床中使用的肠内营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乳糖,部分患者常因身体不耐受而导致腹泻的发生;③禁食:陆文妍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使用肠内营养前禁食的患者,其腹泻发生的风险高于未禁食患者。原因可能是在禁食期间患者的肠道失去了食物的局部营养,肠黏膜保护层渐渐萎缩,肠道功能受损,导致了吸收障碍,在予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容易引起腹泻;④假性腹泻:部分病情危重的患者因卧床时间长所致肠蠕动运行缓慢,时常有便秘的发生,长时间持续便秘,肠管易被粪块堵塞,不能下行,粪块经微生物液化后自肛门流出,形成假性腹泻。
1.2营养液相关因素
①与营养液种类、管饲的温度、速度、量及浓度有关:营养液在输注时的速度过快、浓度过高,总量过大或温度过低都可能增加患者的腹泻发生率。许剑锋等研究也指出当每日的肠内营养总量大于mL,或在短时间内输入大于mL的营养液时,会刺激胃液、胰液分泌,引起肠蠕动增加,营养液在经过十二指肠时,胰头分泌大量有活性的胰液,排入肠道内,导致腹泻,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胰腺炎。当肠内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时,胃肠道需分泌大量的水分以稀释溶液的浓度,大量水分在进入胃肠道后可刺激肠蠕动,使蠕动加快引起渗透性腹泻。营养液的温度过低,胃肠道粘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胃肠道痉挛或血管收缩,引起腹泻;②营养液变质或被污染后进入胃肠道,导致感染性腹泻;③输注方式与途径:临床上营养液管饲途径常分为鼻胃管、鼻肠管和胃肠造瘘管。胃肠造瘘是一项有创操作,难度大,操作要求较高,同时患者相对痛苦,所以与经鼻喂养管相比较来说,采用较少。而鼻肠管与鼻胃管相比,可以减轻胃肠功能失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与耐受性。分次推注和连续输注法是目前营养液主要的输注方式,但在临床上更加被认可的是连续输注营养液法,因为此参考文献方式更符合胃肠道功能,营养制剂中的各成分均能被缓慢有效地吸收,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腹泻发生率。但据王晓君等分析了大量的文献得出,对于未合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连续输注的方式减少了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腹泻的发生率,而对于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采取分次给予营养液的方式更能减少腹泻发生率,但是更为准确的临床效果还需要以后多主题、众样本的随机对照,大量临床试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1.3相关治疗因素
1.3.1机械通气:呼吸机正压通气影响了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肝胆排泄,弱化了胃肠道消化功能,减缓吸收从而导致腹泻;另外行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其口腔无法闭合,口腔内环境极易产生变化,有利于口咽部细菌的繁殖,当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胃肠道,其分泌物经过细菌的大量繁殖,肠道内的定值细菌便会发生菌群失调,产生腹泻。
1.3.2药物的使用:①抗生素:大多危重患者由于感染的原因需要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而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的正常菌群,导致腹泻;②钾制剂:朱琳等研究发现,肠内营养期间鼻饲钾制剂发生腹泻风险高于非应用钾制剂患者。原因可能是钾制剂与营养液发生反应导致变质,引起腹泻;或是药物不能与营养液完全相容,高渗性的钾制剂大量水进入肠腔,超过小肠吸收能力发生腹泻;③通便、缓泻剂:危重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排便方式改变,很多会出现便秘症状,这类患者常常使用通便剂或缓泻剂,长期使用也会引起病人腹泻。
1.4医护因素
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对病人的评估不足,给予肠内营养的知识技术欠缺,无菌观念不强,都是病人腹泻的重要原因。
2、结论
肠内营养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营养方式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