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因健康原因辞职溃疡性大肠炎,这

据央视新闻,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辞去首相职务,辞职原因是身患溃疡性大肠炎。

据了解,13年前他就因溃疡性结肠炎突然发作,请辞首相职务。之后,又重新担任首相,在近8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努力控制该疾病。今年6月定期身体检查时发现该病再次发作的迹象,7月中旬身体状况突然恶化,8月上旬确认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发作。

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无法治愈,跟克罗恩病同为两种典型的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在欧洲有超过万患者,每年每10万人中大约有10人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典型的终身(慢性)疾病,胃肠道粘膜总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炎症。

炎症可能只是位于消化道的一部分,例如,在大肠(结肠),但它也可以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从口腔到肛门。

溃疡性大肠炎,绿色癌症

28日,有记者采访首都医科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医师宗晔。

她表示,这种病很容易复发,对于重度或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甚至需要终身治疗,也因此被专家称为“绿色癌症”。

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

宗晔介绍,溃疡性大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

轻度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轻度的腹痛、腹泻,大便带有粘液、脓血,一天大便次数不大于4次。

而重度患者的腹泻症状较重,一天往往可达到6次以上,伴有频繁的血便,同时还会伴有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大出血及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中度患者的症状则主要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其中,轻度患者治疗比较简单,服用一种名为美沙拉嗪的药物,有可能就能控制住。

但是,对于重度患者来说,可能需要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才能有效控制。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

诱导缓解就是用药物将疾病的急性症状控制住,但病情控制住以后治疗并没有结束,患者还需要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

通常来说对于初发病例,药物维持需要3至5年;而对于重度患者或者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甚至需要进行长期的终身治疗,所以也有专家也称其为“绿色癌症”。

“它没有癌症可怕,但是却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

“这个疾病西方国家比较常见,在中国虽有增加的趋势,但并不是很常见,这可能跟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差异有关。”

当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并伴有黏液血便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做结肠镜检查。

再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来进行综合判断。

到底有多凶猛,会让安倍晋三提出辞职?

日本杂志《Flash》今年8月初报道,安倍7月6日在首相官邸的办公室吐血。不过日本内阁随后辟谣,称他的身体没有问题。

而通过对经济观察网分析,从疾病症状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出现不能控制的持续炎症,导致持续血便、贫血、乏力,不能胜任工作,还有可能导致大肠癌变。

值得注意的是,年12月的众议院大选之前,安倍晋三的医疗小组由溃疡性大肠炎专家日比纪文担任组长;大选之后,组长换成了癌症专家高石官均。

不过在记者会上,安倍晋三没有回应癌变,只说自己旧病复发,需要接受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为什么会发病?

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观察,炎症性肠病越来越多出现在现代社会,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富贵病”。

首先,溃疡性结肠炎跟遗传易感基因有关。

如果亲戚、父母有炎症性肠病,或者溃疡性结肠炎,那么得炎症性肠病的可能的性就会更大。

其次是环境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最早是在英国、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其后发现克罗恩病。

人种方面患病最多的是犹太人,还有白种人,也就是高加索人。

但是,现在慢慢发现,黄种人、黑种人都会有炎症性肠病,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炎症性肠病,亚洲得这个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也越来越多。

大家都认为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是“现代病”、“文明病”,中国病人越来越多,也跟引入西方饮食结构有关。

西方饮食结构引入,人们吃更多高热量的黄油、面包、牛排、薯条,还有更多的快餐食品、精致的糖等等,这些可能都会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城市越来越工业化,越来越卫生,所以这个疾病就发作了。

如何预防?

通常,15岁到35岁之间是炎症性肠病的高发年龄段。

然而,也有年仅3岁的孩子患病。

第二个高峰年龄段在50-55岁之间。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同。

医生提醒,现在没有办法预防溃疡性结肠炎,但是有家族史,有强直性脊柱炎、皮肤结节红斑病的患者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危人群。

把溃疡性结肠炎当做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坚持服药来控制。

目前我们生活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也只有尽量保持饮食均衡,不过多贪食,不食过热、过冷、刺激、过甜等食物,适度而吃,尽量避免此病的发生!

来源:综合整理自新浪微博、腾讯网、央视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经济观察报等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zl/9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