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难言之隐

1、近日,安倍因患一种疾病辞职的新闻刷屏了。巧了,在保险行业协会即将出台的新版重疾定义中,也新增了这种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2、溃疡性结肠炎,一种病因未明的肠炎。可能与遗传、环境、肠道微生态都有点关系。而肠道感染和身体疲劳,则会诱发症状加重。3、溃疡性结肠炎在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好发年龄是20-49岁,男女比例差别不大。4、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分为肠内症状和全身症状两种。所谓“肠内症状”,就是跟肠道有关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变位置在结肠和直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大肠。病变的肠段内壁出现多处溃疡,因此导致粘液血便。5、全身症状,则包括发热、电解质紊乱、消瘦、贫血、衰弱,等等。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往往说明病情严重。6、从严重程度来讲,此病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暴发性四种。也有人把暴发性归入重度的一种。无论如何分类,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都是最严重的情况。7、称得上暴发性,患者每天血便至少十次以上。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死亡率高达37%,相当凶险。而未来重大疾病保险给予赔付的,就是这种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8、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癌变率,整体癌变率为0.8%。病程越久,癌变率越高。30年病程以上,癌变率可高达18%。9、治疗方面,如果内科保守无效,是需要手术的。否则,可能会出现肠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继而危及生命。一般来说,手术没法一次完成,都需要分步实施。首先要将病变肠段切除,这是为了解决根本问题。但你不能把剩余肠段马上对口缝合。那样的话,吻合口很容易水肿和感染,失败率超高。10、医生这时会做一种处理,叫“回肠造瘘”。说起来有点恶心,回肠造瘘就是先在小肠靠近大肠的地方切断。把小肠甩出体外,在下腹部的腹壁上造一个临时的“肛门”,让食物残渣先从这个地方排出来。这么干的目的,是让体内的结肠休息一段时间。等水肿和炎症消除以后,再把临时“肛门”关闭,把小肠接回到正常的结肠上去。真实的手术步骤可能更复杂,有的甚至要通过3次或更多次手术,才能最终完成。11、核保方面,绝大多数已经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客户,会被延期或拒保。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全身症状,而且检查显示只有局部的结肠受到影响,也不需要使用激素,确诊已经在1年以上,这部分客户还有可能承保。不过,也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病史来看。12、安倍年第一次当选日本首相,仅1年后,便辞职了。据说,当时就是因为溃疡性结肠炎。本次辞职,应该是病情再度恶化了。13、哎,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啊!上一篇《垂体与垂体瘤》本文节选自《说人话讲重疾》新版重疾定义讲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zl/9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