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并不陌生。据宁波晚报报道,近日,一位40多岁男性因痛风发作,到药店购买秋水仙碱自行服用,但由于疼痛一直没有得到缓解,便在1天内先后服用秋水仙碱多达32粒,随即出现了严重的腹痛腹泻、肾功能损害、心肌损伤、肠梗阻、骨髓抑制等一系列症状,险些丧命。
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而命名,也称秋水仙素。
秋水仙碱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痛风治疗药物,临床已经使用了几百年。它也是治疗家族性地中海热及其相关淀粉样变并发症的首选药物。
近些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了秋水仙碱在肿瘤、免疫、心脏病以及皮肤领域中的新应用。一些新兴的皮肤科应用包括治疗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白细胞破坏性脉管炎,口腔炎等等用途。
据了解,秋水仙碱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
(秋水仙碱的常见用法)
秋水仙碱有剧毒,这种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较小,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1)消化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许多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出现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部不舒适感以及腹泻。有的病人因恶心呕吐或者腹泻较为严重而无法坚持用药。
(2)骨髓毒性反应:主要是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发生黄疸。
(4)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现象,一般不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5)其它副作用:包括脱发、皮肤过敏、精神抑郁等。
为减轻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也可以在急性期使用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止痛片,如果有肝肾功能损害就只能使用天然的消炎药物如天然虾青素(asta)、二甲基砜(DSM)等,能提高30%尿酸排出率。
另外,痛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用药,1天内服用32粒是绝对不可取的,其他人也应远离危险药品。
编辑|Lorna
图片|来源网络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