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益生菌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本期内容:黄静.益生菌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1(15):-.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为大便日行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部分患儿可出现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较多,而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小儿肠道菌群失衡。腹泻早期是菌群交替过程,而到了后期肠道菌群平衡将会受到影响,如腹泻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引起细菌定植转移,从而加重患儿病情。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口服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从而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一项纳入例腹泻患儿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益生菌在小儿腹泻中的疗效进行探究。

01

研究方法

选取腹泻患儿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和观察组(n=)。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1岁以下,每天分3次服用1袋;1~2岁,每天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天2~3袋,分3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进行治疗,2岁以下,1次1袋,每天1~2次;2岁以上,每次1~2袋,每天1~2次,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

用药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正常菌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02

结果讨论

1.2组患儿血D-乳酸、血DAO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DAO、血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组患儿IL-1、IL-2、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服药1周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点击查看大图)。

3.2组患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变化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肠道菌群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见表3。

03

研究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改善小儿胃肠道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疗效。

Review

往期推荐

1.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要点速递系列——概述、诊断篇

2.这个感染我国一半以上人群的细菌,是如何影响胃部微生态的?

3.动不动就做过敏原检测?看看最新共识怎么说小美的朋友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sl/9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