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穴泄泻便秘腹痛

大横穴

大横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大横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大即巨大,横为竖之对,本穴平脐,内应横行结肠,故名大横。

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质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腹结穴地部泥水混合物气化的水湿云气,在向本穴运行的过程中,它是又天部的稍高层次横向传至本穴的天部稍低层次,水湿进一步集结在云系之中,如肾水之运行,故名肾气。人横。人,气血物质所处的层次为地部之上、天部之下的人部也。横,穴内气血物质运行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人横名意指穴内气血在人部横向传输。理同大横名解。足太阴阴维之会。本穴物质不光有天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同时还有腹哀穴下行传来的地部经水,其地部经水由本穴外溢脾部,有阴维脉的气血特性,故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仰卧位,在脐中(神阙)旁开4寸处取穴。快速取穴:肚脐水平旁开4寸(锁骨中线上)处即是大横穴。

大横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9、10、11肋间经神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渐薄,内有腹壁浅动、静脉及胸神经前支和外侧支。腹肌由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

功能:温中散寒,调理肠胃。主治:腹痛,腹泻,腹胀,泄泻,便秘,习惯性便秘,四肢无力,惊悸怔忡,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麻痹,痢疾,久痢,肠寄生虫病,肠蛔虫症,四肢痉挛,流行性感冒等。

大横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大横配天枢、中脘、足三里,治腹痛、腹泻。大横配四缝、足三里,治肠道寄生虫病。大横配天枢、上巨虚,治绕脐腹痛。大横配水沟、合谷,治癔症。

按摩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压大横穴,每次3~5分钟,可促进肠胃消化,防治腰腹肥胖。刺法一般直刺1.0~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同侧腹部。平刺2.0~2.5寸透神阙治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治疗腹痛时,可用盘旋法。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

荷心瑜伽体系致力于瑜伽身、心、灵三个层面的整合与疗愈,在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身心净化与健康的同时,更深入地唤醒灵魂,唤醒爱!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nyishang.net/fxsl/9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