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养猪的朋友们都知道,小猪要过“三关”,其中下痢关是三关中死亡率比较高的。一旦仔猪发生腹泻,饲料报酬率低、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发育停滞(僵猪)这些问题都会呈现。那么仔猪腹泻的原因是什么?仔猪腹泻的防治方案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一起看下:
仔猪腹泻的原因
一、非传染性病因
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初乳变为饲料,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研究表明,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1/3
断奶后仔猪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蛋白质消化率降低,这为肠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2,营养因子缺乏
缺乏维生素(叶酸、烟酸和泛酸等)、矿物质(锌、硒、铁等),使抵抗力降低。
病猪排淡黄色、白色、水样恶臭稀粪。
3,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内有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抗原。
胃肠道中未消化的饲料蛋白质抗原可激发免疫系统,引发超敏反应,进而导致小肠损伤,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引起功能性变化而腹泻。
因肠道损伤,病原微生物感染,加剧腹泻病程。
4,应激因素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酶系统尚发育不完全,对各种应激如断奶后母子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陌生及温度、湿度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生理反应,导致腹泻。
二、传染性病因
1、传染性胃肠炎
存在于猪的空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内,10日龄内猪死亡率可达%,5周龄以上猪死亡少,成年猪几乎无死亡。
明显季节性,冬春寒冷季节,传染快,呈地方性流行。
仔猪症状明显,沉郁、发热、排稀粪、呕吐、高度脱水。
2、轮状病毒感染
感染各年龄猪,2-5周龄多发,发病率高50-80%,死亡低7-20%。
寒冷季节,排黄白或灰暗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轻而缓和。
3、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初生仔猪多发,1-3日龄内最多,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高。
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
广东、四川等地的优势血清型为O。
4、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多发于寒冷、炎热季节,以气侯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差、母乳含脂率高等为重要诱因。
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
5、仔猪副伤寒
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多发于1-2月龄猪,无明显季节性。
以气侯多变、阴雨、环境卫生差等为重要诱因。
急性为败血症变化,皮肤为紫红色斑点;亚急性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恶臭,带血。
6、仔猪红痢
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多发于1周龄以内(1-3日)仔猪。
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症和坏死而排出红色稀粪为特征。
仔猪腹泻防治方案有哪些?
一、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仔猪防寒保暖、把握好初乳关等;传染性胃肠炎在产前6和2周对母猪接种疫苗,可使仔猪获得保护;猪轮状病毒病可通过母猪免疫提高初乳免疫而进行保护;无特效药物治疗,可对症: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和抗菌药物防继发感染。可使用中药杨树花口服液,畅消等进行治疗。
二、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饲养管理:自繁自养原则、抓好母猪产前后和仔猪的护理,防寒保暖、早喂初乳等;菌苗免疫:自家苗针对性好,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药物防治:注意耐药,中药最好。
三、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1,防止营养因子缺乏:
适量低分子脂肪酸,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量,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2,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
一般在7日龄开始喂全价饲料,使其断奶时的消化功能得到加强和适应;蛋白质水平不可过高,粗蛋白控制在19%以内,以减少抗原反应。
3,减少应激:
保持温度和湿度,卫生消毒,母仔逐步断奶,逐渐更换饲料等。
来源:猪价格网
往期精彩回顾最新
什么原因造成猪拉稀?遇到猪拉稀该怎么治?
最新
老兽医教你,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母猪是否怀孕?
热文
这个问题,90%猪场都有,解决了它,养好母猪很轻松!
热文
秋季气温突然降低养猪户应该注意的七大问题!
热文
怎样解决猪咬尾症?
精选
养猪人黄壮坚:简简单单把猪养好——从30头到头母猪的秘籍
精选
不计成本挑剔原料,大台农只为做出最好饲料
精选
配方师进猪场贴近式服务打造最适合的母猪料
赞赏